|
三只小鼠兔在雪地里觅食(2006年12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
|
这是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赤狐(2006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
雪灾导致野生动物大量死亡
但前一段时间,记者在黄河源头地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1月以来的持续降雪和低温天气,使得这里的草原长期被冰雪覆盖,当地草原畜牧业遭受大面积雪灾,牛羊死亡严重。同时,大雪灾害还导致草原上的各类野生保护动物被冻死、饿死。
气象部门的监测显示,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江河源头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频繁降雪和极端低温天气,一些地方的最低气温一度达到零下37摄氏度,厚度5厘米以上的积雪持续时间长达40多天。三江源区的达日、玛多两县和玛沁县大部分乡镇2月积雪深度达16厘米,超过历史极值。2008年前两月,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累计出现16次降雪过程,雪后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月后不同区域陆续降雪,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积雪厚度平均达到15厘米以上,最厚达到40厘米。
|
2008年3月6日,青海省玛沁县优云乡一位牧民在风雪中放牧。今年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雪天气,持续低温使大部分地区积雪难以融化。目前降雪天气仍在持续,对当地农牧业、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影响。新华社发(骆晓飞 摄) |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县”。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2月底,玛多县干部群众在县城周边草原上发现的各类野生动物尸体达到近千只,其中大部分是;
国家级或省级野生保护动物的尸体,以藏野驴、藏源羚和白唇鹿等草食性动物居多。
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和林业局负责人更确告诉记者,三江源地区出现的罕见持续降雪和低温
天气不仅给畜牧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而且给野生保护动物也带来了灾难。在雪灾发生初期,极端低值气温使野生动物被冻死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不化的大雪覆盖草原后,大量的草食性野生动物因觅食困难,又被饿死。
|
一位牧民看护着她家收养的受伤藏原羚走过冰面(2006年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
青海省野生动物管理局局长高静宇说,截至目前,林业部门的普查显示,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遭受雪灾面积12万平方公里,各类野生动物死亡7000余只(头),冻伤3000余只(头),自然保护区受灾损失达500多万元。仅杂多县境内死亡各类野生动物3509只,大部分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这些还仅仅是初步统计,大量野生动物死亡的情况限于条件还未能统计,而且由于当地低温、积雪,目前野生动物受损数字还在上升。雪灾还导致8万余只藏羚羊、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因缺少食物,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公路沿线、牧民草场觅食,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现象比较严重。
|
这是一只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高山猛禽――鵟(2006年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
|
一群藏原羚和家养牦牛在一片草场觅食,和谐相处(2006年12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
救护面临困难 专家呼吁重视
高静宇说,目前,青海省林业局启动紧急预案,在加强巡护的同时,已经派出了3个工作组赶赴灾区,并下拨专项资金,开展野生动物救治、救护,在野生动物分布重点区域进行补饲、收容;动管局同时下发了野生动物救护技术要点,最大限度地减少雪灾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
|
这是2007年9月15日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
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
虽然青海省已经积极开展受灾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但限于条件和当地的天气情况,效果比较有限。据高静宇介绍,由于野生动物分布区山大沟深,积雪过厚,救护人员的吉普车、摩托车根本无法到达,加上长期的低温,基层野生动物管理站巡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和雪盲。
另外,雪灾过后,大量死亡野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病弱个体救护任务十分艰巨,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新的野生动物疫病。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救护病弱的野生动物,组织清理尸体和残骸,防止其在腐烂过程中引发新的野生动物疫病,但这一工作由于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偏僻,难度很大。
因此,相关专家呼吁,这一问题应得到重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救护力度,否则几年来三江源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果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失。(任晓刚 姜辰蓉)